大红鹰dhy0033(China)官方网站|BinG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专题报道 >> 正文
返回顶部

校企联手同筑梦 双赢共荣创辉煌

——理学院转型发展实践侧记

发稿日期:2018-04-17 10:18:19  点击:

■ 记者 赵宇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面临社会需求多样化、学科专业差异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等诸多挑战,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成为各高校寻求发展道路的必解难题。多年来,我校理学院秉承“服务企业、校企互利、校企互动”的合作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采用“订单式”“带薪求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的建设举措,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传统学科专业向应用型学科专业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点”上探索———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每天课排的都很满,下课后我们会自发组织上晚自习,平时没课的时候,同学们或者结伴去图书馆学习,或者在实验室跟着老师做项目,每天学习时间大约十多个小时,我们全班同学的生活基本都是这么充实。”理学院2017级“东软定制班”班长柳佳森同学的作息生活,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高三,联想到考研,联想到学霸,但这是我校与东软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的“东软定制班”76名学生真真切切的学习状态。

“因为有目标、有激励和鞭策,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所学的每个知识点都将是日后工作中实际要用到的,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工程师’梦想,所以班内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与“东软定制班”班主任陈佳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理学院,像柳佳森这样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同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了。

2016年,理学院院长邱敏主持的《基于IT岗位技能需求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综合改革》项目,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为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项目,正式开启了理学院与东软集团的合作,2017年9月开始,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方向)开设“东软定制班”。

“大红鹰dhy0033官网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优秀的综合素质”,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北区域销售总监吴丙庆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和理学院联合开设‘东软定制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课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确保培养目标与我们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这为我们企业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智者顺时而谋。“因时而变,人才培养紧跟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和未来产业布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是学校领导班子在新时代面前做出的回答。为了定向化、精准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学院深入社会了解人才需求,邀请专家教授、企业精英经过反复商讨论证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群,着力推进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接。

“要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就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就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理学院院长邱敏表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人才告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招、难留。理学院敏锐地嗅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学院领导牵头联系优质企业,商谈合作办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群,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目前,理学院已初步形成产教融合专业群,即与葵花药业共建药学专业,实现应用化学(制药方向)和生物技术专业转型;与东软集团合作建设汽车电子专业,实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与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办化工专业,实现应用化学(环境检测与治理方向)和化学专业转型;与华灿光电有限公司合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物理学专业转型;统计学也将与相应企业合作实现向大数据专业转型。

“面”上推广———与更多企业结成人才培养联合体

近年来,理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不断丰富与企业的合作内涵,校企合作管理也更加规范。目前,与葵花药业、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北京市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索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黑河市自来水公司、东部教育等多家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覆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技术和统计学等本科专业的校外实训,并采用“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和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李海超,就是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找到了自己的合意岗位。

李海超,理学院2014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如今已在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工程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尽管是新人,她却对那里的工作环境、业务流程毫无陌生感,每天工作起来熟门熟路,得心应手。

因为几个月前,她曾是那里的一名助理工程师。2017年9月的一天,李海超走进了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工程部,在那里,公司的工程部主管岳万程成为她的企业导师,每天与她见面,一步步指引她做项目。“岳老师会告诉我要做成什么,该完成哪些步骤,再具体到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她说,与此同时,她的论文指导老师杨景昱还对她进行了理论指导,与她共同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而李海超撰写的毕业论文《基于STM32的全向移动平台设计》也同样得到了资深工程师岳万程老师的悉心帮助和精心指导。

“这是个创新的合作模式,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接触企业一线的产品研发,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完成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李海超说,“在毕业前就熟悉了岗位,你就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并做好它。”

她是我校与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计划中的一员。这一计划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有2017届、2018届两届共53名理学院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其中43人为企业留用。

2017年理学院又与义乌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协议,双方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企业采取奖学金,返还学费、政府住房补贴等多样化方式,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有发展空间的就业机会,即大学期间圆满完成学业,就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同时,在实习和工作期间,根据学生综合业绩表现,还可获得公司返还的大学四年学费。

校企联手育人,各方共同受益。“这种‘带薪求学、工学交替’的模式,实现了社会、学生、学校、企业、政府五方共赢。”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立告诉记者:“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生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就职,将大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连续三年,理学院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目前还有一批2018届毕业生将在完成所有离校手续后前往合作企业就职。”

2017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东软集团合办工科专业,采用“2.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和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课程训练,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指导。

理学院与华灿光电有限公司和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光电科学与工程工科专业,在教育部已备案,2018年该专业将开始招生,也采用“2.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

1+1>2——找准校企合作“最大公约数”

“学校热、企业冷。”“合作不稳定、难持续,浅层次、难深入。”这是校企合作普遍遭遇的瓶颈。但大红鹰dhy0033官网理学院与合作的企业双方却像“一家人”。理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现代企业的元素融进校园,实现教师、教材、教室、教案、教风“五教合一”,从而进一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搭建起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找准了校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在理学院,学生的教材不是一般见到的课本,而是一本本校企合作开发的“讲义”,比如一张图纸、一个产品的生产工艺说明,或者是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上课的内容,完全来自企业和科技前沿,“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们就要开发什么课程”。

邱敏院长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倒逼师资水平提高,这也是破解学校教学“软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这一“瓶颈”的关键。为此,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与在校任课教师共同组建“应用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专业课程设置思路,根据行业、企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安排,并在授课之余,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此外,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理学院不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还积极实施“就近转型”的“走出去”战略,通过内部集训、企业送培等方式为专业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快教师的转化,努力建设了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密围绕“产教融合”这一思路,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体系,在全面深入实施“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实施“2.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与华灿光电有限公司和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获教育部备案,联合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PCB材料生产技术课程引入培养方案,并聘请臻鼎PCB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来校上课;2017年与东软集团合作建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汽车电子方向)专业,引入东软集团的《汽车电子外设开发技术》《人机交互应用开发技术》《汽车电子无线通信应用开发》《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等十余门实训一体化课程。

“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邱敏院长提到,近年来,理学院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深度发掘可利用的实践教学资源,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同时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工艺设计到完成,每一个PCB板制作完成都需要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细操作,因为在实验室制作PCB板是要靠我们纯手工完成的,所以尤其是当我们把打印出来的PCB图层层粘好时,误差几乎只能在毫米之间。”走进理学院PCB综合实训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想正在和班内同学一起制作PCB板,而这个PCB板的制作流程与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CB板流程一模一样。2013年7月,理学院与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线路板上市公司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走一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线。学生们经过在校期间的反复训练,就业后便可独立进行实际操作并高质量完成项目。目前,理学院共建有1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接纳理学院全部学生到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进行集中实习。

鼓满强帆同叶渡,共谱传奇锦绣篇。在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理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并非个例。校企深度融合推动了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了办学内部活力,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校各专业的校企合作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合作共赢的大道上,携手同行,共赴未来。

返回首页

关闭

XML 地图